行尸走肉
词语解释
行尸走肉[ xíng shī zǒu ròu ]
⒈ 行尸:会走动的尸体。走肉:会走动而没有灵魂的肉体。活死人。比喻庸碌无能,无所作为的人。
例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晋·王嘉《拾遗记》
英a walking corpse——one who vegetates;
引证解释
⒈ 见“行尸走肉”。
⒉ 比喻徒具形骸,庸碌无为,毫无生气的人。
引晋 王嘉 《拾遗记·后汉》:“﹝ 任末 ﹞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清 王夫之 《读通鉴论·汉成帝六》:“张禹 之初,与 王根 异也,犹有生人之气也;虑及子孙而行尸走肉,遂祸人之宗社,冒万世之羞。”
李六如 《六十年的变迁》第二卷第七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难道你我就没有责任吗?都象你这样,那 中国 四万万人,就等于四万万行尸走肉啦。”
⒊ 比喻精神贫乏,徒有形体的反动分子。
引峻青 《不尽巨涛滚滚来》:“任何貌似强大的侵略者,都只不过是一群徒有其表的行尸走肉而已。”
郭澄清 《大刀记》第五章:“那个出卖灵魂者,只能做为一个行尸走肉继续存在于世而已!”
亦作“行尸走骨”、“行尸走肉”。 《云笈七籤》卷六十:“虽位极人臣,皆行尸走骨矣。”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刘文恪》:“此等行尸走肉,亦復想啗我金耶?”
国语辞典
行尸走肉[ xíng shī zǒu ròu ]
⒈ 会走动却没有魂魄的躯体。比喻一个人徒具形骸,缺乏生气,庸碌无为。晋·王嘉也作「行尸走骨」、「行尸视肉」、「走骨行尸」、「走肉行尸」。
引《拾遗记·卷六》:「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幼学琼林·卷二·身体类》:「谫劣无能,谓之行尸走肉。」
近酒囊饭袋
最近近义词查询:
教练的近义词(jiào liàn)
美艳的近义词(měi yàn)
以免的近义词(yǐ miǎn)
疏导的近义词(shū dǎo)
漏洞的近义词(lòu dòng)
但是的近义词(dàn shì)
馈遗的近义词(kuì yí)
微乎其微的近义词(wēi hū qí wēi)
泥土的近义词(ní tǔ)
先锋的近义词(xiān fēng)
动听的近义词(dòng tīng)
干净的近义词(gān jìng)
娘舅的近义词(niáng jiù)
市面的近义词(shì miàn)
口岸的近义词(kǒu àn)
对象的近义词(duì xiàng)
洪水的近义词(hóng shuǐ)
观点的近义词(guān diǎn)
近年的近义词(jìn nián)
二月的近义词(èr yuè)
充裕的近义词(chōng yù)
聚精会神的近义词(jù jīng huì shén)
来临的近义词(lái lín)
便宜的近义词(biàn yí)
截然不同的近义词(jié rán bù tóng)
更多词语近义词查询
相关成语
- zhān zhān zì xǐ沾沾自喜
- shí èr mài十二脉
- fù huó jié dǎo复活节岛
- shí wù zhòng dú食物中毒
- yī bēi一杯
- xú hǎi dōng徐海东
- lǐ biān里边
- bēi lù qí悲路岐
- tán pàn谈判
- shuǐ jīng水晶
- kāi zhàn开战
- shí diāo石雕
- tǐ xù体恤
- guàn mù灌木
- yǔ yī雨衣
- cǎo rǎo草扰
- fǎn wù zhì反物质
- zhū shì诸事
- yī hào一号
- tóu tóu shì dào头头是道
- yì cǎo qí huā异草奇花
- shěn yuē沈约
- yǎn chū演出
- fǎn dòng pài反动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