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名思义的成语故事

拼音gù míng sī yì
基本解释顾:看;名:指人或事物的称呼;义:意义;含义。看到名称就可联想到它的含义。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王昶传》:“故以玄默冲虚为名,欲使汝曹顾名思义,不敢违越也。”
顾名思义的典故
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的老师王昶为人正直,注重名节,他给儿子、侄子起名时注意用谦实的字,为的是让他们顾名思义,不要做违背名字的事情,如儿子王浑字玄冲,王深字道冲,侄子王默字处静,王沈字处道等。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顾名思义)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大名鼎鼎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4回:“你一到京打听人家,像他这样大名鼎鼎,还怕有不晓得的。” |
骄生惯养 | 胡朴安《中华全国风物志 江苏 吴县之奇俗》:“富贵家之小孩,骄生惯养,大半身体柔弱,时膺疾病。” |
铺张浪费 |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要勤俭建国,反对铺张浪费,提倡艰苦朴素,同甘共苦。” |
一视同仁 | 唐 韩愈《原人》:“是故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 |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 元 无名氏《争报恩》第一折:“则愿得姐姐长命富贵,若有些儿好歹,我少不得报答姐姐之恩,可不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
一时一刻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2卷:“可怜今日我无钱,一时一刻如长年。” |
翻箱倒柜 |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翻箱倒笼,满屋寻一个遍,那有些影儿。” |
形神不全 |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遂遵也,然而形神不全。” |
鬼烂神焦 | 唐 韩愈《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截然高周烧四垣,神焦鬼烂无逃门。” |
一干二净 | 清 李汝珍《镜花缘》:“他是‘一毛不拔’,我们是‘无毛不拔’,把他拔的一干二净,看他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