忤逆不孝的成语故事


忤逆不孝

拼音wǔ nì bù xiào

基本解释忤逆:不顺从。不服从和孝敬父母。

出处老舍《二马》第四段:“谁叫上鬼子国来呢!在鬼子国没地方去告忤逆不孝!忍着吧!”


暂未找到成语忤逆不孝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忤逆不孝)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冠履倒置 清 赵翼《廿二史札记》第22卷:“明宗之于强藩已多所包容,不能制驭矣。至石晋尤甚,几有冠履倒置之势。”
动天地,感鬼神 金·元好问《陶然集诗序》:“诗之极致,可以动天地,感鬼神。”
出师无名 《新唐书·东夷传·高丽》:“莫离支杀君,虐用其下如檴阱,怨痛溢道,我出师无名哉?”
将计就计 元 李文蔚《张子房圯桥进履》:“将计就计,不好则说是好。”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诗经·小雅·常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箪瓢屡空 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栋梁之材 南朝 梁 刘义庆《世说新语 赏誉》:“庾子嵩目和峤,森森如千丈松,虽磊砢有节目,施之大厦,有栋梁之用。”
天昏地暗 唐 韩愈《龙移》:“天昏地黑蛟龙移,雷惊电激雄雌随。”
饥肠辘辘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西湖主》:“而枵肠辘辘,饥不可堪。”
心直口快 元 张国宾《罗李郎》第四折:“哥哥是心直口快射粮军,哥哥是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