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枭獍的成语故事


衣冠枭獍

拼音yī guān xiāo jìng

基本解释相传枭是吃母的恶鸟,獍是吃父的恶兽。旧时比喻不孝的人。

出处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七:“河朔士人目苏楷为衣冠枭獍。”


暂未找到成语衣冠枭獍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衣冠枭獍)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 清·张岱《岱志》:“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高。未到泰山者,泰山壁立千丈,不藉寸土,栉沐甚净。”
壮气吞牛 明 孙梅锡《琴心记》第二十出:“男儿汉壮气吞牛,丈夫志岂困荒丘?”
新仇旧恨 唐 韩偓《三月》:“新愁旧恨真无奈,须就邻家瓮底眠。”
尽信书不如无书 语出《孟子 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宋 陆九渊《政之宽猛孰先论》:“鸣呼,尽信书不如无书。”
冷若冰霜 清 刘鄂《老残游记续集》第二回:“笑起来一双眼又秀又媚,却是不笑起来又冷若冰霜。”
痛定思痛 唐 韩愈《与李翱书》:“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
酒囊饭袋 宋 陶岳《荆湖近事》:“马氏奢僭,诸院王子仆从烜赫,文武之道,未尝留意。时谓之酒囊饭袋。”
进本退末 西汉 桓宽《盐铁论 本议》:“愿罢盐铁酒榷均输,所以进本退末,广利农业便也。”
杜绝言路 《后汉书·袁绍传》:“操欲迷夺时明,杜绝言路。”
不三不四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五卷:“可见元宵之夜,趁着喧闹丛中干那不三不四勾当的,不一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