扪心自问的成语故事


扪心自问

拼音mén xīn zì wèn

基本解释扪:按;摸;心:胸口。摸着胸口;自己问自己。指自我反思;醒悟。

出处唐 白居易《和梦游春诗》:“扪心无愧畏,腾口有谤讟。”


暂未找到成语扪心自问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扪心自问)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亭亭玉立 《北齐书 徐之才传》:“白云初见空中有五色物,稍近,变成一美妇人,去地数丈,亭亭而立。”
扬幡擂鼓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8回:“如今是扬幡擂鼓,弄至大家都知道了,都看见了。”
拂袖而去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12卷:“师云:‘侍者收取。’明拂袖而去。”
三人行,必有我师 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角巾素服
吃不了兜着走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3回:“不可拿进园去,叫人知道了,我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罄竹难书 《旧唐书 李密传》:“磬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断香零玉 清·洪昇《长生殿·尸解》:“这是我断香零玉沉埋处,好结果一场厮耨,空落得薄命留。”
海水不可斗量 《淮南子·泰族训》:“太山不可丈尺也,江海不可斗斛也。”
珠玉之论 《书言故事·谈论类》:“不聆珠玉之论。”